沈阳高楼火灾起火的保温材料达标吗
发布日期: 2024-06-25 作者: 产品中心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2日晚9时许,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SR国际新城住宅区发生火灾,系外墙保温材料起火,起火建筑共25层,起火部位为5楼及以上外墙。目前火势已基本扑灭,暂无人员受伤或死亡。
从现场视频来看,火势相当迅猛,原本只是五楼的一户窗口外墙保温起火,6分钟火苗就窜到了楼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外墙保温材料起火事件已多次发生,这次火灾也再次敲响了消防警钟。
正如很多网友质疑,本次火灾的火势如此迅猛,有消防通道受阻,没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火情的因素,但一般外墙保温材料都有阻燃、耐火标准,易燃性有限,不至于蹿升这么快。这就很值得追问,受灾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是不是合乎建筑消防安全标准?
事实上,早些年上海静安大火等事件后,鉴于一些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性差,公安部消防局在2011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取使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即便是已经审批通过的在建建筑,也得拆除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尽管时隔不久,这一文件被终止执行,但国家层面对保温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一直都维持着比较严格的标准。
比如,建筑规划设计防火规范第6.7条规定,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宜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即不燃性的保温材料,不宜采用B2级保温材料,严格禁止采用B3级保温材料,其中B3级保温材料正是属于容易燃烧材料,B2级保温材料虽然是普通可燃材料,但如果要使用,还“需采取严格的构造措施进行保护”。
这些行业标准为建筑消防提供了安全保障。不过在现实中,由于阻燃耐热性能好的保温材料需要较高的成本,有的生产厂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将那些不符合防火安全标准的材料推向市场。而为了节约成造价,一些实施工程单位没有遵循建筑消防标准,采用成本更低的劣质外墙保温材料,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高层建筑的消防灭火本来就极其困难,各地的建筑层高又还在持续不断的增加,这进一步放大了保温材料不合规的火灾风险。所以很多城市消防维护,首要就是升级保温材料。比如2017年全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就强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拳纠治、铁腕治理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消防设施完好率低等突出问题。
在保温材料起火事件频繁发生的前提下,更要加强保温材料市场的规范管理,同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消防标准,避免那些廉价劣质、防火性能差的保温材料运用到高层建筑上。
当然回到此事来说,起火原因还没有公布,视频中显示出来的火势,到底是不是和保温材料不达标有关,依旧只能保持质疑,接下来理当有更权威的调查。如果真有一定的问题,必须得追溯到生产、施工源头。总之,在动辄伤亡巨大的火灾面前,提高警惕绝不是坏事。
另外,此次火灾又出现消防通道受阻的情形,尽管没有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但火情没能在第一时间控制,同样加剧了火灾的损失。这也再次提醒,消防通道是生命通道,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不要心存侥幸。(熊志)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