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渗水大雨并非主谋 建筑的保温屏障形同虚设
发布日期: 2024-10-29 作者: 华体会官方网站下载
连日来的大雨导致很多人家窗口进水,还有一些住户发现,与室外非间接接触的外墙部位有渗水迹象,且殃及内墙涂料和踢脚板,导致其开裂。那么,是不是自家墙面拦不住雨水了?墙体里面是不是已经潮气密布了?我们请教了相关专家。得到的结论是,住宅外围护墙体不光是在夏季雨水中受到侵蚀,事实上,墙体发霉受潮的问题早已从冬季就开始了。
也就是说,人们在夏季雨水中发现的问题是一种“集中爆发”吸饱水分墙体,加上雨水的密集冲刷,不堪重负。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房女士说,她家没能躲过暴雨侵蚀,墙皮脱落,踢脚开裂。实际上,据她回忆,冬天时,就发现墙面上泛起过小水滴。开始房女士以为是新房墙面返潮,而擦干后不久又出现水气。当时房女士摸到冰凉的墙面后,猜想是温度过低而造成的水雾凝结。据专家说,北京的住宅墙面发霉的现象并不是个案,原因是外墙保温效果差,不仅是墙面潮湿、发霉,由此所造成的室内采暖、制冷效果差,更提高了能耗成本,并影响了居住的舒适程度。
给外墙做保温有多重要,专家做出了解释,室内热量除大量从封闭窗户玻璃散失外,与外界接触的墙面也成为室内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之一。给外墙做保温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提高室内采暖和制冷效率,提高居住舒适性,同时也能达到节能的效果。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访的购房者多数关心的建筑质量中并没有提及外墙保温,其寿命问题更少有购房者关注。业内人士指出,保温材料的寿命同样关系到今后的居室内的采暖、制冷的效率。
关于保温材料寿命,记者在材料商和一些开发商那里却得到了两种答案。外墙保温材料商王先生和记者说,市场上常见的聚氨酯板、挤塑板等外墙保温材料多为25年常规使用的寿命。而某项目开发商却表示,其项目使用的外墙保温材料的寿命均能与建筑同寿命。
而在建筑公司工作的李先生,却和记者说另外一个答案。李先生说,因建筑对保温材料重量、防火和保温效果同样有着严格要求,多数开发商使用的均为海绵体发泡材料,但这些材料明显问题是易吸水。施工时保温材料外多为防水较差的水泥砂浆或外墙装饰砖,冬天时保温材料吸水后会在保温材料内部结冰,结冰后不仅保温效果打折扣,也大大影响了保温材料常规使用的寿命。虽然并没有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仔细的检测,但从过去收到的因内墙面起水或发霉投诉来看,这些易吸水保温材料完工几年后,建筑局部会出现保温性能显而易见地下降问题。李先生说房女士家房子室内墙面凝水,多半是因为墙外保温材料因结冰失效,或者是在施工工程中部分墙体没有完全覆盖造成的。
南通启益建设集团的项目经理陆先生和记者说,目前市场上外墙保温材料种类非常之多,但对于大项目的承建商来说可选的外墙保温材料并不多,能满足施工要求和国家标准并且质量稳定的材料,仅有国内少有的几家公司制作,价格也因此居高不下。包括一些进口材料或外资公司制作产品,同样价格要高出普通材料一倍或一倍以上。一些开发商因成本的考虑,会选用可以通过验收且价格又相对便宜的材料,多数并没有关注保温材料的寿命。
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板、水泥发泡板、岩棉这些外墙保温材料,随着对外墙保温的关注,一起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而对于外墙保温并不了解的大多数买房者来说,这些材料名称却影响着今后居住舒适甚至安全。
记者在北京的一些在建项目走访时了解到,目前北京的建筑市场外墙保温用得较多的是符合A1级(不燃)的岩棉和聚氨酯复合板,部分项目则采用防火A1级(不燃)水泥发泡板。在建筑设计院从事外墙保温设计的张女士和记者说,单从保温效果看,聚氨酯复合板的保温效果,其次是挤塑板和水泥发泡板。保温效果差的聚苯板因为防火性能差已经被淘汰。而同样防火性较好的聚氨酯复合板的价格相比来说较高,通常是挤塑板的两倍。目前一些普通的住宅项目仍多采用挤塑板。
针对高端项目外墙保温材料使用,记者走访了北京紫御华府(楼盘资料) 和望京金茂府(楼盘资料 业主论坛) 两个在售项目。据了解,紫御华府和望京金茂府同样采用防火等级A级岩棉板,施工时在岩棉外做水泥砂浆和防水层,在防水层外采用背栓干挂石材。石材和防水层间的空隙同样能起到保持温度的作用,利用施工工艺使整体保温效果得到了保障。记者同时也了解到,使用这样的岩棉加防水层和干挂石材的施工,在如今外立面为干挂石材的建筑上很常见。由于岩棉对防水和找平要求比较高,施工工艺上很复杂。加上岩棉在施工时对工人身体有一定的伤害,通常造价也明显高过其他A级防火保温材料。
从事外墙保温设计张女士说,在满足防火要求情况下,不同建筑对保温材料的厚度和施工要求不同,验收时也要根据当初审批的图纸做。建筑规划设计时都要经过计算来平衡造价和满足保温需求。
张女士和记者说,确定外墙保温材料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除了达到防火要求外,更重要的是看建筑的“体型”系数,也就是外墙面积和建筑体积比。并且要看保温性能较差的剪力墙在建筑外墙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排除一些开发商伙同设计单位一起在体型系数和剪力墙比例计算上做假,降低外墙保温材料厚度,来节省成本。
在建筑公司工作的李先生也和记者说,很多保温材料在运抵工地时候多数都未现场进行仔细的检测。这些有检验报告的防火保温材料的阻燃效果、保温效果、成分等,在现场都没有办法进行检测,只能看供货商提供的检验报告。这其中并不排除生产商和供货商以次充好的因素。外墙保温材料商王先生和记者说,添加阻燃剂和不添加阻燃剂的保温材料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相差近一倍。而这两种材料在施工现场很难用肉眼和触感来判断。但对于一些开发商来说,只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并不关心今后的防火和保温效果。文并摄/杨灿
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本身,有消防部门和住建部两家单位分别进行验收。但目前并没有室内实际保温效果的检测,国家也并未出台相应的检验标准。发现问题途径也只能是靠业主投诉。
记者了解到,2009年公安部、住建部《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46号文件中,仅对材料的防火等级和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时的安全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并未提及材料保温性能的细则。这让一些建筑在建成后,室内的实际保温效果难以判定,也让一些开发商和建筑商降低质量来节省成本时有机可乘。
在2006年国家提出“节能减排”发展目标后,住建部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到2010年底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这也促使建筑外墙保温在住宅建筑上的普及。2007年,国务院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对达不到标准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并对建筑保温设计时的体型系数做出了规定。但对建筑的实际保温效果的要求并未出台相关的规定,使得居民发现外墙保温出现问题后投诉时,无依据可循。
出身建筑商的天津恒泽地产董事长尹向东说,对于开发商来说,选择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同样是件头疼事。因为国内多个地方消防部门和住建部的质监部门在验收标准上不一致。消防部门要求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应为A级,而住建部则要求高度低于100米住宅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情况下,部分能够正常的使用防火等级B1级产品。对于开发商来说为完成验收,只好来满足高级别的验收标准,这无形中增加了建设成本。
对于施工方来说同样面临两难,首先消防部门和质检部门标准不一致问题,在材料选择上面临两难。同时市场上能够很好的满足国家A级防火要求、而且易施工的外墙保温材料并不多,导致施工方承受了更多的成本压力。南通启益建设集团的项目经理陆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正如陆先生所说,拥有国家权威部门检验报告的A级防火材料产品并不多,目前市场上一些过去常用的材料也已是淘汰产品,如污染较重玻化微珠已经被淘汰,对健康有危害的矿物棉也面临淘汰。新的防火A级材料,如混凝土发泡板,各地有多家企业都在生产。但多数的混凝土发泡板强度和平整度都比较差,造成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而能够生产满足国家A级的聚氨酯材料的厂家并不多,因此选择这类板材就要面临高成本。
更多房产资讯,更多业内动态,敬请关注房天下(微信号:Fang-com1999)。
更多购房知识,更多宝典秘笈,敬请关注房天下购房指南(微信号:sfzhishi)。
0$住宅外围护墙体不光是在夏季雨水中受到侵蚀,事实上,墙体发霉受潮的问题早已从冬季就开始了。$pages/news/detail/detail?city=xn&channelId=0&newsId=1055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