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材 引领低碳生活
发布日期: 2024-05-30 作者: 工程案例
汝阳县充分的发挥地理、交通、资源等优势,超前规划,高起点实施,抢占市场先机,以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先导,以绿色专业产业园区为承接载体,以行业龙头和科技领先企业入驻为带动,以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展示为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倾力打造全国绿色建材示范基地,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5月15日,由中国建材报和汝阳县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洛阳)首届绿色建材产业园区发展研讨会在洛阳召开。全国建材行业的主管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专业协会领导及大型建材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领导等200多人会聚洛阳,探讨绿色建材的发展趋势、绿色建材的应用与城乡发展的关系,并就汝阳县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进行座谈和交流。
与会专业的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建材工业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大步迈进的时期,把建材从传统产业转型为绿色产业,这已是业内的共识,更是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只有这样,建材行业才可以摆脱阴影、走出困境,为全球的“低碳环保”做出贡献,并在普及低碳生活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建材工业的发展也将由量的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步伐将持续加快。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将逐步占据更大的份额,传统的建材产业必须适应科学发展、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逐步向绿色建材转型。
党的十八大明白准确地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依据该方案提出的目标,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产业的政策性措施。
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下发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全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开发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材料,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国家《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全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开发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材料,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专门印发了《河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牢牢抓住绿色建材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规模化应用、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和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三个关键环节,着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壮大绿色建材产业规模;着力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要求具备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应率先实施“绿色建筑”行动;随后,住建部又联合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提出了推动农村发展绿色农房、推动绿色建材下乡的要求。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大力促进城乡绿色建筑发展。自2014年起,全省新建保障性住房、国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级绿色生态城区的新建项目、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方面执行绿色标准。
依据这些政策性规定,汝阳县超前谋划,致力于绿色建材产业的引进和新型绿色建材产品的开发,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并先行一步,牢固占领了绿色建材开发的桥头堡和市场的制高点。
所谓地利,就是优越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现有 “两高”(宁洛高速、二广高速)、“两铁”(焦柳铁路、临登铁路)、“两路”(省道洛界公路、临木公路)、“两站”(铁路货运站、铁路客运站),位于郑州一小时经济圈和洛阳半小时经济圈内。绿色建材所需的玄武岩,覆盖汝阳县的大安、内埠及蔡店三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储量达80亿吨;煤、石灰石、铝矾土、钾钠长石、石英砂岩等储量丰富。
所谓人和,就是充裕的电力、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汝阳产业集聚区内现有220KV、110KV输变电站各一座,35KV输变电站两座,总容量45万千伏安,电力供应充足。该县出台了一系列对招商、安商、富商的优惠政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实行两个“零接触”的全程代办服务措施,为投资商提供“一条龙”式优质服务,使投资商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新型城镇化无疑将形成一个维持的时间比较长的全国性建设周期,这对于绿色建材产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去年在安徽举办的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汝阳县所作的主题演讲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汝阳县发展绿色建材的规划也随之受到业界的重视。
汝阳正是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建材”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大国家级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高定位开发,科学谋划发展的策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该县产业集聚区围绕节能环保、循环生态的概念来谋划、运作,把有限的土地规划成若干个建材板块的产业园,然后有目的地定向选商入驻,同时对成长性良好、产品优秀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汝阳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是绿色建材、特种金属材料。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89家,现有玻璃、陶瓷、保温材料、新材料等建材企业30余家,年产值超过35亿元。建材产业也成为该县工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洛玻集团、金堆城洛阳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河南守正岩棉制品有限公司等优秀建材公司已入驻产业集聚区,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可采用钼、铁、铅、锌尾矿生产墙体材料纤维板,还可以烧制成空心的陶粒作为生产墙体材料的原料,用这种陶粒生产的墙体砖具有耐磨、隔音、隔热、保温、轻质、防震等优势,是上好的绿色建材原材料,也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建材产品。
无论是从建设新型城镇的角度、从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角度来看,走绿色之路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于是,汝阳县紧紧抓住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发展契机,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区,提升生态宜居水平,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汝阳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由7.86平方公里增加到11.86平方公里。目前,新增的4平方公里面积被确定为洛阳高新区汝阳科技园,区内征地基本完成,道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根据规划,除在原来的7.86平方公里内选招新型建材、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外,新增的4平方公里将以发展绿色建材产业为主,重点引进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材料、新型建筑板材、新型保温材料和以废弃物为主要生产原料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
汝阳发展绿色建材产业的思路和行动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一些高端绿色建材公司集团已经有了入驻产业集聚区的意向。其中有哈尔滨鸿盛集团(是以房地产业为依托,以研发新型、抗震建筑节能体系和生产EPS模块等建筑节能材料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多业并举的大规模的公司集团公司)、北京太空板业股份有限公司(基本的产品太空板,又称发泡水泥复合板,是以周边钢围框、内置桁架与发泡水泥芯材及面层复合而成的轻质构件产品,具有承重保温一体化、节能环保、循环利用、一级防火、抗震等品质特征)、上海建工集团等。
据汝阳县有关领导介绍,汝阳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规划的建材产业集聚区之一,是全省第一个定位于绿色建材的产业园区,将通过高定位开发、科学谋划发展的策略,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力争经过五年时间的规划实施和园区建设,努力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集研发、生产、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建材基地,形成集聚明显、优势互补、产业配套、功能齐全、链条完整、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绿色建材示范基地;力争入驻绿色建材企业100家,产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使绿色产业成为引领汝阳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把汝阳建设成环保之城、生态之城、绿色之城。 (袁喜宝)
以洛阳高新区产业转移项目为依托,拟新上高新技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科研开发类产业项目。
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230万元/亩、容积率大于0.8、建筑密度达到60%。合作方式:独资或合资。
汝阳绿色建材产业园位于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占地2800亩,是省工信厅确定的绿色建材基地。
投资总额在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230万元/亩、容积率大于0.8、建筑密度达到60%。合作方式:独资或合资。
汝阳玻璃产业园位于县产业集聚区的中心地带,占地3300亩。通过玻璃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聚集,打造中部五省最大的玻璃生产和加工基地。
重点引进玻璃原片生产企业及镀膜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工艺玻璃、太阳能专用玻璃等深加工企业。
入驻标准化厂房投资额度需在3000万元以上,建厂企业投资需在1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230万元/亩。合作方式:独资或合资。
园区位于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占地855亩,是河南省重要化工产业基地。主要依托汝阳和周边县市丰富的煤矿资源,打造集精煤洗选、焦炭冶炼、化工产品加工、煤炭储备贸易、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加工及实业投资产业园。
入驻企业投资总额在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230万元/亩、容积率大于0.8、建筑密度达到60%。合作方式:独资或合资。
规划用地4723亩,突出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加工等,以无污染、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符合园区功能定位、入驻企业投资总额需在8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不低于250万元/亩。合作方式:独资或合资。
规划占地面积3.64平方公里。建设以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汝阳生产基地为龙头,以10余家中小型白酒生产企业为主线,配套以包装、彩印、物流等产业,打造河南最大、全国十强、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化白酒生产基地。
白酒酿造企业及配套的矿泉水或饮料开发、瓶业制造、彩箱生产、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投资额要求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230万元/亩。合作方式:独资或合资。
“鸡冠山牌”杜仲绿茶、杜仲雄花茶、杜仲口服液、杜仲含片等系列新产品以及“山参王”牌食用菌产品有合作意向,新上杜仲胶、杜仲酒两个品牌,扩大杜仲绿茶、杜仲雄花茶生产规模。拟建地点为汝阳县上店镇。
可实现年产值2.15亿元,年利税5800万元。合作方式:独资、合资或合作。
土壤、天气特征情况适合红薯生产。在柏树乡、上店镇等乡镇发展红薯种植9万亩以上,形成红薯种苗基地、红薯保鲜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全方面提升红薯产值。
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9万亩红薯种苗基地2500万元、红薯保鲜基地1000万元、红薯深加工基地150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1.43亿元,其中食用型直接卖给外地客商约4500万公斤,产值3300万元;储藏后再销售约4000万公斤,产值6000万元;加工约350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
该项目拟投资5000万元,在汝阳小店科技园区,建设占地250亩,能容纳10家加工公司、近百家小型加工公司,集花生收购、加工、仓储、运输、交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出售的收益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800个左右,从而促进周边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项目回收期2年至3年。合作方式:独资、合资或合作。
拟在蔡店、城关等乡镇发展高标准油用牡丹示范基地10万亩,形成牡丹育苗、种植、深加工基地。
1.一期拟投资10亿元,占地3000亩,建设牡丹种植基地,利用高新技术围绕牡丹研发新产品,进行精细加工。
到2017年年底,第一期投资总产值达3亿元,利润1800万元。合作方式:独资、合资或合作。